我会与上海翻译家协会考察团举行座谈(图)
所属分类:协会要闻 阅读次数:319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4日 16:23:38
名誉主席陆栋出席并讲话
11月12日下午,由谭晶华会长率领的上海翻译家协会考察团一行11人在结束延安的考察后来到西安,我会在西安理工大学人文外语学院与上海同行举行了座谈。名誉主席、原省政协副主席陆栋,副主席马珂、李庆明、胡宗锋,副秘书长秦泉安以及赵红、黄勇、贾立平等理事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副主席、西安理工大学人文外语学院院长李庆明教授主持。
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马珂致欢迎词,他代表陕西译协欢迎上海同行来陕西考察访问。他在致辞中说,陕西译协与上海译协至少有三个共同点,都简称STA,都挂靠文联,都是在2002年建立门户网站。但在学术活动、组织建设及社会影响上,陕西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希望通过这次交流,双方加强信息沟通和人员往来,东西携手,共图发展。
中国译协副会长、上海翻译家协会会长谭晶华教授在讲话中感谢陕西译协的热情接待,并称陕西译协为“老大哥”,成立比上海早四年,在“中译外”方面,陕西的SLOT计划走得早,走得好。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尤其在“中译外”这个全国翻译界的“薄弱环节”上保持沟通,优势互补,共同把“中译外”这个国家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我会名誉主席陆栋祖籍上海,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支援大西北”的洪流中举家西迁,落户西安。见到上海同行他倍感亲切,激动地用上海话与客人侃侃而谈,“来西安55年了,但我一句陕西话也不会说,可见我的根还在上海啊”。他还说他刚刚从法国回来,有很多感想与大家分享,“首先我感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与自身的文化影响很不匹配,西方人对中国又爱又恨,因为他们对我们缺乏了解。三十年来,我们对西方的了解远远大于西方对我们的了解。从这一点看,我们的翻译事业是有缺陷的。目前全国翻译工作者的共同任务就是把我们的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准确的传达出去。上海译协与陕西译协要精诚团结,互通有无,共同为中译外事业做出贡献。”陆主席的第二个感想是“我国对民间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十分漠视,大多处于自生自灭状态,而民间组织的不发达,不健全也制约着中国的社会发展。”他希望上海陕西两个译协能从自身做起,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各种方式,利用各种机会呼吁全社会,尤其是上级领导关注民间组织的发展。
上海翻译家协会秘书长赵芸女士在发言中说,“来到陕西就来到中华民族的摇篮,陕西的文化底蕴大气、厚重是我们考察团的集体感受,陕西人应该感到幸运。出发前我专门浏览了陕西译协的网站,你们做了很多有益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事,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特别值得说明的是,上海译协有两个公务员编制,而陕西译协的确是靠自己干出来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副秘书长秦泉安在发言中,向客人们简要介绍了陕西的SLOT计划和“译苑”、“中外社科论丛”,并向上海同行送上最新出版的第三期两刊。
座谈会结束时,陆栋主席向客人赠送了《情系俄罗斯》,马珂秘书长向客人赠送了刚刚出版的《OLD LAND, NEW TALES》。上海方面向我会赠送了上海翻译家协会成立25周年纪念文集《译家谈》。
上海翻译家协会考察团成员包括四位资深翻译家,他们是华东师范大学俄语教授王智量、同济大学德语教授袁志英、原译文出版社法语编审张秋红、原上海译协副会长俄语教授徐振亚。考察团成员还有上海师范大学俄语教授朱宪生及理事李定军、陆求实、陈磊等。
参加座谈会的双方代表合影
座谈会会场
陆栋名誉主席讲话
马珂秘书长向上海译协会长谭晶华赠书